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章 劳工制度

北宋末年,华夏大地的北方局势动荡不安,辽、金、西夏等异族势力犹如狂风暴雨般轮番侵扰,战火连天,百姓生活饱受摧残。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大量中原及北方民众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背井离乡,大规模南迁至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而长江流域,以其绵长的水道和天然的航运优势,成为了接纳这些流民的重要通道与生存之地。

随着人口的迁移,长江流域经济活动日益活跃起来,商业贸易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尤其是长江下游富饶的江浙地区,以及位于西南腹地的四川盆地,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商贸中心之一。

这两个区域凭借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进行物资交流与商品流通,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乃至整个长江流域运输业的兴盛与发展。

来往穿梭于长江上的商船络绎不绝,不仅带动了沿岸城镇市场的兴旺发达,更催生了众多新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大量的破产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其他各类人才涌入城市,他们或从事工商业生产,或加入交通运输行业,或投身服务性行业,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峡州,作为连接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关键地带,地理位置尤为特殊且重要。

这里长江水流经过一个接近90度的大转弯,形成了一片广袤的冲积平原。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峡州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使其迅速成长为长江流域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一个经济繁荣、物产丰饶的福地。

无论是农业种植还是工商交易,都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书写着宋代长江流域经济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章。

宣和七年四月十二日的辰时,穿越众们正式踏上了峡州的土地。在他们登陆的同时,人力资源委员会(人资委)迅速行动起来,在码头、城门、府衙以及几个核心集市设立摊位,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劳工招募工作。

然而,初期的人资委借鉴后世农民工用工模式设计出的一套制度方案,并未得到执委会的认可。

这套方案之所以被否决,其根本原因在于,后世农民工用工方式更多聚焦于单纯劳动力供给,而与当前元老院致力于社会改造的整体方向存在显着冲突。

尽管采用类似候鸟式的农民工用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元老院的社会形象,扩大其影响力,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